湖南法治報訊(劉璐 通訊員 張迎風)“非常感謝各位,終于拿到賠償款了,如果不是你們出面幫我調解,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解決好。”近日,當事人成先生對山棗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說道。
成先生是湘鄉市虞唐鎮山河村村民,在韶山灌渠工程項目山棗鎮段曹先生承包的項目上做木工。3月9日下午因操作角磨機時不慎受傷。直至4月初,因工傷賠償問題雙方一直未能達成一致,成先生以阻工的方式開始討要說法。
阻工現場,項目方李經理擔心影響到工程建設的進展,經勸解無效后報警。山棗鎮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后,了解到基本情況,認為這是一起工傷賠償糾紛。為避免事件升級,遂將涉事雙方帶到鎮綜治中心,組織雙方協商處理。
山棗鎮綜治中心在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介入調解,及時安撫雙方情緒,避免事情進一步升級。
鎮黨委副書記、政法委員兼綜治中心主任彭雙謀統一領導調配,綜治辦、派出所、司法所等多部門聯動。綜治中心調解委員會以事實為依據,以法律為準繩,通過耐心細致的溝通,矛盾雙方最終達成一致。工程承包人曹先生賠償成先生除醫藥費、住院費之外的務工費、護理費、后期治療費等17800元。
一起可能引起治安事件的糾紛化解于無形之中。
這是湘鄉市山棗鎮為深入踐行“楓橋經驗”,以綜治平臺為依托,多部門聯動,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一個縮影。
2018年以來,山棗鎮為應對復雜的社會治理狀況,深入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黨委政府高度重視,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,整合“互聯網+電子政務”平臺和共建共享的政務資源數據庫,在投入30余萬元建設鎮級綜治中心的基礎建設上,耗資40余萬元優化應急辦和安全監管平臺,將網格化服務管理、應急維穩指揮、安全生產監控、視頻研判、視頻會議等功能充分整合,實現資源共享。借助電腦、手機等終端設備,推動實現更多惠民政策和民生實事在線上公開辦理。探索開展村居點單、支部下單、黨員接單的“三單”模式,鼓勵黨員在線認領服務項目,通過“一對一”、“多對一”的方式,為群眾提供個性化、精細化的服務。將全鎮劃分1個大網格20個中網格43個小網格,堅持以“四注重、四堅持”原則開展“雪亮工程”建設,在全鎮重要部位、復雜場所和薄弱地區共建設41個公共視頻監控點。同時,進一步提升便民利民惠民工作水平,暢通了聯系渠道,滿足了群眾訴求,促進了基層治理,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“最后一步路”,把治安防范措施進一步延伸到群眾身邊。
在抓好硬件建設的同時,山棗鎮大力開展民主法治村建設,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,統籌整合服務資源,建設多功能綜合服務中心,實現機構人員、場所掛牌、流程內容、信息系統、經費保障五個統一。全面實現基層平安建設(綜治)“有機構、有牌子、有辦公場所、有辦公設備、有制度、有人員、有臺賬、有經費”。
據了解,三年來,山棗鎮以綜治中心為依托,扎實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,通過實踐探索將網格化管理、“雪亮工程”、“三位一體”建設全面優化綜治中心建設,不斷實現“實體化+網格化”成為化解矛盾風險的“協調處”、防范安全隱患的“橋頭堡”、為民辦實事的“直通車”。截至目前,通過綜治中心指導調解員參與糾紛調解400余起,排查矛盾糾紛750余起,調解疑難、復雜、重大糾紛90余起,挽回經濟損失900余萬,調解率100%,成功率達97.5%以上。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劉璐
來源:湖南法治報